您现在的位置: 酒店软件|酒店管理系统|酒店管理软件专业供应商行业新闻正文

掌握饭店集团化的建设节奏



2008年3月31日 新闻来源:慧聪网酒店用品行业频道 新闻作者:郝金波
  

    如家和锦江之星正在200家的数量级上争夺规模和速度,莫泰和七天也为“破百”绞尽脑汁,连一贯注重品质档次的金陵、华天、华侨城、港中旅也加入了规模扩张的大军。在各省级行政区,象京王、99inn这样的后起之秀也已经将年内开业计划定到10家以上。那么,对于饭店业而言,集团连锁到底意味着什么?又需要注意什么呢?
   
    饭店集团化是饭店业竞争的出路之一
    集团化是以规模化抗击经营风险的重要经营手段,是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的跳板之一。但是,走集团化发展路线,笔者认为应该从规划阶段就认识清楚这柄双刃剑的利弊。
    
    1、对品牌的作用,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
    品牌的传播至少应关注知名度和美誉度。企业可以通过口碑和重复刺激来快速提升知名度。人们多数会愿意尝试新感觉,新鲜感通常能驱使消费者对某城市新开业的饭店产生好奇心,于是地段基本合适的新饭店会在开业之初获得一批这样的客人。“在尝鲜的客源过后呢?饭店说到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创造回头客,这就需要主题或者特色”,华侨城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董总这样说。回头客带着愉悦的感受,传递给周围人的就是好口碑,就会让更多人群建立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。再说说重复刺激。当连锁店的数量足够多覆盖足够广时,商旅客人到各个城市都能看到同样的招牌同样的企业标识,即使从未走进去过,也会形成“该品牌有实力”的印象。
    从品牌的总体风险角度来说,成员数量起来了,对管理的要求也会随之提升。所谓“林子大了,什么鸟都可能有”。一个店的工作失误,有可能造成一片区域的口碑损失,而且通常是不成比例的。例如,某集团麾下有20家成员店,假设因为管理不善造成某一个店与客人发生严重纠纷,那么品牌的损失肯定不只1/20。所以,“大”并不总意味着“好”。
    
    2、单店管理难度和管理风险降低,但“本地化”的难度有所提高
    饭店进行集团化扩张,一般有直营(包括租赁)和加盟(包括特许经营)两种方式。无论哪种方式,必不可少的是管理输出,这包括装修装饰风格、组织结构、工作流程、岗位规范、人力资源等。各成员饭店基本上只需要“复制”集团的相关规定,不需要也不应该重新建立一套体系。新成员可以从集团或其他成员获得经验借鉴和人才支援,可以在其他成员饭店完成人员培训和实习,这对新成员稳健快速地开业确实是得天独厚的条件。同时,集团财务体系和集团统一物流,能够降低采购成本,并实现经营管理的秩序化和实时性。
    事实上,饭店集团在“复制”管理的过程中,不可避免地与本地文化发生错位。追求细腻严谨的集团在民风粗放的东北西北开设分店时,培训雇员需要花费较大精力。集团的品牌定位,并不允许因地制宜。
    
    3、资本,寻求增值,还是准备退出,这是个问题
   
集团化需要强大的资本作为支撑。这些资本要么来自业主单位的强大的持续投入,要么以合适的题材从资本市场募集。在集团化战略起步之前,饭店应该做好资本方面的准备,包括资金来源和退出机制。一位接近原七斗星CEO何红章的业内人士透露,“七斗星旗下的28家酒店资产并不算好,如家愿意买下,一来是售价不高,二来是有助于展现如家在资本市场上的积极一面。何红章也有自己的算盘。整体市场趋缓,使得七斗星上市无望,卖给如家收回投资成本也是非常务实的选择。”也有分析人士提醒,“七天为了追求扩张速度而在第二轮融资中选择了债权融资方式,等于是向机构借钱来发展。这种大幅提高融资成本的做法或许会抵消企业的利润率,而且债权融资会附加苛刻的条件限制,一旦企业利润率不足也有可能被取消融资。”可见,从资本进入开始,就应该对集团的未来进行科学规划,以免陷入扩张过程中的尴尬。
   
    集团化并非饭店业发展的唯一出路。什么样的饭店适合走集团化道路?
    笔者接触过一些成规模的饭店集团,也见识了部分坚持单体精品道路的成功饭店。总结分析饭店集团化的要素,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    1、端正目的,明确目标,坚定执行。是真正持续扩张参与集团的角逐,还是快速打造品牌和规模后寻求资本退出,这是饭店领导班子在建立集团前必须明确的方针。无论哪种目的,都应该以资本运作的理论为指导,结合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,理性决策,坚定执行。
    2、规范和流程的体系化建设与完善是集团化道路上的常规工作。执行力的培养、理念宣灌以及有效监督是大厦屹立不倒的关键。流程制度不是无法执行的,唯一的原因是制订得不够细致,没有“到岗到人到动作”。
    3、借助有效的工具来固化流程、实现监督并实现资源间的互相借力。业界普遍认为信息化是工具之一,包括业务管理(PMS和CRS)、财务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和物流管理。在集团建设过程中,财务管理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,通过集团版财务软件,可以实现各成员饭店与集团总部的帐务资金实时汇总分析;当成员饭店数量达到10家以上时,CRS(中央预订系统)才能达到适当的性能价格比,对于10家以下的规模来说,人工呼叫中心的传统方式比较经济;当成员数量达到50家以上时,集团版人力资源系统对于集团内部人员的培养、人才发掘和提升就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;如果集团非常注重形象和TCO(总体拥有成本),那么,物流配送体系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平台。
    4、量力而行,脚踏实地。笔者发现,很多饭店在开第二家店的时候,就做出了年度开业10家店的宏伟蓝图,并且立刻着手寻找饭店集团管理系统,当听到50万元甚至更高的软件预算时就陷入讨价还价的商务程序。面对类似的“工具超前型”饭店人,不得不借用2000年电子商务爆炸式发展时期流行的一句话作为提醒——“电子是手段,商务是核心”,对于饭店集团化进程来说,集团理念和体系制度建设是根本问题,而工具和表现形式是辅助是手段,舍本逐末的做法会让雄心勃勃的饭店人逐渐迷失在纷繁的头绪中。近期在互联网上流传的一篇名为《经济型酒店应回归服务业的商业本质》的文章,对此问题做了相关论述。
   
    总结
    在本文的结尾,笔者给出立志集团化的饭店业同行两点建议:
    饭店集团化需要解决若干要素问题,按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为目的、资金实力、人力资源、体系制度、发展计划、辅助工具。
    各要素的建设应该坚持协调有序、互相促进、交错上升的原则。过于偏重或过于忽略任何局部要素,都会造成整个集团肌体的病症或隐患。冷静理性,掌握饭店集团化的建设节奏,实现有计划、按比例的协调发展。

 

  [打印]  [关闭]